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格式(精选3篇)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格式 篇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漫漫长征路,走出的不仅是一种精神,更可视为党前进路上的瑰宝。书记强调,“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走好长征路,凝聚长征力量是新时代条件下的我们应当具备的精神品格。
长征永远在路上。近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启动,通过与历史的共鸣、与现实的对话,与大家一起重温这一段壮丽史诗,凝聚新时代新长征的磅礴力量。85年前,红军战士脚穿草鞋,夜渡于都河,开启了气壮山河的长征史诗。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书记专程来到于都,号召全党继往开来,重整行装再出发。踏寻足迹,回望初心,数百名媒体记者重访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地,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记忆。
忆往昔,无数红军战士正是以血肉之躯,完成了这一次理想信念、检验真理、唤醒民众、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路,秉持的是一种信念,踏过的是一具具尸身,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明天。前行中,蕴藏着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巍然耸立的根基,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长征是艰苦的,也是顽强的。绝处逢生,凭的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胜利的信念;革命胜利,靠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服输、不怕苦的精神,是越挫越勇的一腔热血;继续前进,需要的是非凡的智慧和无畏的英雄胆魄。可以说,长征是信仰的胜利,也是精神的奇迹。正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让红军渡过了湘江、乌江、大渡河,攻克了娄山关、腊子口,越过了雪山草地……理想信念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现阶段的我们更应当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政治之基,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长征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站在民族复兴的时间坐标上,回望过去,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眺望远方,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进正当时。只有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才能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继续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走下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新长征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今天重走长征路,重拾当初的坚定与无畏,凝聚长征力量,延续红色基因,了解党和人民的鱼水情深,调动起干事创新的决心,实现发展中大国向发展中强国过渡,做新时代砥砺上进的奋斗者,来时路上的努力就是我们新一代的成长力量,就是新一代的长征精神。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中国进入新时代,我们扬帆起航,开启新时代的长征路。将长征精神与当前的实际联系起来,由我们赋予长征精神新的力量,丰富长征精神的内涵,走出新一代的长征路。不断凝聚长征精神,树立顽强的意志与爱党为民的决心,做新时代的奋进者。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格式 篇2
日前,由团中央联合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的“重走长征路、坚定跟党走、共筑中国梦——庆祝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全国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在井冈山大学启动。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 云南大学 在内的全国23所代表高校参与其中。 云南大学 是此次全国主题活动云南唯一代表高校。 云南大学 团委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组建代表团队参加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李骥讲话并宣布活动正式启动。李骥在讲话中指出,共青团组织要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就要履行好青年思想政治引领这个核心职责。因此,各高校应该积极抓住今年庆祝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时间契机,着力深化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他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结合中国共产党95周年的风雨历程,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维度,对青年大学生提出了要求。希望青年大学生要牢记责任和使命,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在努力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勇于担当。他指出,本次社会实践是顶层设计和多校联动的结合,是分散行动与集中总结的结合,是注重过程与注重成果的结合,希望各校精心组织好本校的活动,通过科学的设计,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通过积极地宣传,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受众面。希望参与活动的同学,珍惜机会,深入基层,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增长才干。
启动仪式后,与会领导和同学还参加了“团学道、新思享——95后对话95年”对话交流活动。
此次主题实践活动中, 云南大学 团委将结合“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组织由学生党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学生骨干等组成的社会实践重点营队,围绕本地本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重温红军长征走过的历史足迹,寻访革命旧址背后的革命故事,探寻中国改革发展建设的历史进程,体验改革开放激发的社会时代变迁,进一步挖掘蕴藏各地的深厚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革命精神焕发新的时代光芒。活动将分多个篇章,从6月底持续到10月份。
重走长征路心得体会格式 篇3
1924年,在日本作家村松梢风的畅销小说《魔都》一书中,第一次把上海称作魔都。上海有着独特的城市文化底蕴,她不仅是一座飞速发展的大都市,而且还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被唤作魔都再贴切不过。此次,在上海全市开展的党的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热潮中,我们要齐心绘制好“四史”学习教育的“施工图”,为魔都更添亮色。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确定好“施工图”的鲜明底色。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拥有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她有着丰饶且与众不同的红色文化资源,街头巷尾遍布红色记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以及龙华烈士陵园等,无一不镌刻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背景,将“四史”学习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学生的课堂中,融入每个市民和游客的记忆深处,用红色底蕴升华这张“施工图”的主基调。
合理布局、科学引导,设计好“施工图”的整体架构。在此次“四史”学习教育工作中,上海地区各级党组织将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紧密结合,积极改善为民办事的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深入践行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将“四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决策和施政过程中的科学化、高效化,无疑是“四史”学习教育工作的意义与目的所在。要时刻遵循正确、积极的目的导向,在学习中不断提升群众观念,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创新基层治理的思路和做法,围绕实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目标去设计这张“施工图”的整体架构。
循序渐进、入木三分,勾画好“施工图”的图线细节。接下来,上海将着力统筹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等群体,整合各类学习资源,明确“四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任务清单、具体要求。我们要利用好现有资源,大力开发和完善宣传的途径和形式,组建更多更专业的宣讲团深入全市开展基层宣讲,探索出此次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通过组织现有13个全国、148个市级爱国主义基地,组织相关场馆准备一批高质量党课等方式,循序渐进式地开展好“四史”学习教育工作,加深勾画这幅“施工图”的图线细节,确保本次学习教育工作成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