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年度经济运行的个人工作总结三篇

时间:2025-05-08 17:30 年终工作总结

乡镇年度经济运行的个人工作总结(通用3篇)

乡镇年度经济运行的个人工作总结 篇1

20xx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新区“十二五”规划的中期评估之年。一年来,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集中精力抓省、市重点任务落实,全力以赴推动新区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完成较好。全年新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0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60亿元,同比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0亿元,同比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亿元,同比增长22%;进出口总额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开展“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优良工作作风”活动,推动新区经济高速度高质量发展。

一是创新企业服务方式,实行一企一策和组团式服务。推荐10家左右的企业由市领导挂点,同时采取由新区11位领导每人各挂点10家规模以上企业方式,深入开展挂点服务企业专项活动。目前,市、新区领导挂点企业反映的全部156个问题目前已经得到相关部门逐一回应,并提出解决方案或意见,其中已基本解决113个。同时,新区坚持落实重点项目建设定期协调、重大项目专人跟踪、政企定期例会、大企业直通车等企业服务制度。全年共召集重点项目协调会42次,协调解决华星、研祥、科士达、康泰等52家企业建设、投产、经营相关问题160余个,葛兰素史克、东江科技等多家企业为新区送来感谢信。二是创新招商选资工作模式,主动上门服务,助推社区经济发展。建立招商信息化平台,定期开展专家评审,筛选优质企业,目前项目库已有170余家优质企业。通过招拍挂引进企业10家。加强对办事处、社区空置厂房招商工作的统筹协调,通过以房招商引进德国的德图仪表、美国的纽迪瑞科技、国内上市公司瑞丰光电等30余家优质企业项目。三是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专业化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将位于公明办事处的钟表、内衣、模具三大优势传统产业集聚基地纳入高新办的统筹管理范围,实行“1+3”(1个高新园区,3个产业集聚基地)的园区管理模式,为园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光明国际平板显示园被确认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钟表产业基地被商务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内衣基地被认定为深圳市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辖区正威工业园等8家工业园被评为深圳市特色工业园区。四是创新辖区安全生产管理,维护新区经济社会稳定。组织制定《光明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安全生产“1+10”文件,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许勤市长批示“要在全市推广”。研究解决社区安全生产巡查队伍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升安全生产巡查员队伍管理制度,落实10个试点社区安巡队长的选聘工作。迅速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和荣健农批市场整治行动,累计发放整改通知书12399份,清理场所7676家,面积87339平方米,清理人员10556人次。

(二)敢啃硬骨头、敢于打硬战,全力推进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和督办事项。

一是紧盯目标强力推进,各项责任书阶段目标如期完成。今年新区与市政府签订的14项责任书任务中,由我局负责的有5项,占35.7%,超过三分之一。通过成立专门工作小组,集中优势资源,发扬“白加黑”、“5+2”精神,各项任务阶段目标顺利完成。二是全面完成基本农田改造任务,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光明新区基本农田改造任务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市领导吕锐锋、陈彪同志和新区领导对此高度肯定。三是“双到”工作三年大考成绩斐然,被省、市评为优秀。在全省“双到”扶贫工作三年大考中,新区挂点的4个村各项帮扶工作顺利通过省里考评,新区被评为省、市扶贫开发 “双到”工作优秀单位。四是老屠宰场关闭全面完成,为提升新区乃至全市肉品质量做出贡献。通过四个主体运作推进(协调以新区为主体,实施以办事处为主体,关闭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保障以新屠宰场为主体),既坚决推进老屠宰场关闭工作,又保障市场供应,维护肉品市场稳定,半年内先后关闭光明华侨食品、嘉康食品公明分公司的生猪屠宰业务,为全市16家老屠宰场关闭工作提供了经验,获得市领导高度肯定,也为新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放心肉”。

五是做好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防控,确保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积极应对突发疫情各项准备,开展以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强制免疫为主的专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积极实施新区动物疫病防控方案,各类动物疫病免疫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三)认真落实新区

“创新提速年”、“转型提质年”、“作风提效年”工作部署,加快提升新区经济发展层次,加快建设“深圳绿谷”。一是加快建设,完善配套,全面打造园区“绿谷”形象。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研究制定高新园区和三大基地以及重点行业(平板显示、led等)的发展战略与建设规划。开展光明高新园区及三大基地环境提升工作,强力推进园区绿化提升工作。完善园区公共配套,总建筑面积为3000平米的甲子塘过渡性服务中心主体已基本完工;高新西、高新东配套宿舍已完成主体工程,将提供住房4000套;平板显示园区人才住房正式开工。二是大力推进新区留学生创业园建设,打造创业创新创造的摇篮。拓宽宣传思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广新区留创园;结合新区实际,拟定留创园管理办法及配套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留创园的'管理与服务;严格把关入园条件,20xx年10个优质项目已入驻。三是多轮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共依法淘汰低端企业 582家,完成旧工业区改造面积121.53万平方米,辖区303家来料加工企业已有142家转为进料加工企业。四是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绿色新城。积极推动华润超市等一批大、中型连锁超市开业或落户;圆满完成对公明天虹商场申评国家“达标百货店”的初评及公明佳华商场国家“达标百货店”的复查工作,推动新区零售企业上档次发展。新区第六届旅游文化节胜利闭幕,光明农场大观园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正式挂牌,带旺辖区旅游产业发展。五是积极搭建集体经济发展平台,多措并举大力支持社区经济实现转型发展。积极会同新区有关部门,采取“工改工”、“工改商”、“傍大款”、“参项目”、“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快社区产业转型升级,引导社区经济向先进性、规模化、高效益发展。例如:在引进华星光电、杜邦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时,鼓励社区股份公司以资金、土地、厂房等多种形式为其提供宿舍、餐饮、商业休闲等配套服务,通过配套“大项目”,实现股份公司与大项目的共同发展。

(四)集中优势力量,明确主攻方向,按时保质做好新区20xx年有关重点工作。

一是建章立制,确保按时完成重点工作任务。今年新区共下达122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由我局牵头负责的有18项,占新区全年重点工作任务的14.8%,任务之重居新区各部门前列。为顺利完成新区下达的各项任务,我局梳理制定《经济服务局20xx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汇总表》,明确任务完成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并建立催办、督办、查办制度,定期督查通报,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发挥重大项目支撑和带动作用。新区下达并由我局牵头的18项重点工作任务中,有10项为重点项目建设。通过狠抓落实,各个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开展,阶段目标圆满完成。目前,华强项目已经落地,普联、欣旺达项目即将投产,迈瑞、摩比、万和制药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广大项目总体呈现加速集聚、加快建设、飞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乡镇年度经济运行的个人工作总结 篇2

一、抓中心,经济持续发展

至20xx年底,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9130万元,年均增长5.6%;工业总产值3.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2亿元,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3490元,年均增长5.8%。三年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新上投资2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

1、着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是投资7000多万元完成了xx220千伏变电所建设;

二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建设、三个小区等,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

三是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26条60多公里乡村道路建设;

四是投资200多万元进行xx人行桥建设和危桥改造;

五是投资130万元进行旅游景区道路硬化;

六是投资150万元进行7000亩旱片改造,向上争取140万元资金,改造20__亩中低产田,投资80万元进行君仔里水库、下塘水库除险加固,并清淤渠道、河道3.6公里。

2、打牢经济发展基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发放农村小额信贷金3400万元;

二是投资300多万元进行中小学危房改造;

三是建立5个林果实验栽培基地,即:100亩檀香木基地、100亩降香黄檀基地、3000亩速生丰产林基地、100亩青黛基地、200亩晚熟龙眼基地;

四是投资100多万元完善政府办公楼基础设施。

3、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增加二、三产业的比重。努力培育水果、畜牧、蔬菜等五大产业,千方百计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抓统筹,发展协调和谐

一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发展氛围。

三是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①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②积极主动地发展打工经济,转移富余劳动力5万人次,增加农民收入2亿元。

③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

④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全面落实减负制度,农民人年均减负60元。

⑤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镇950户2150人享受低保。

⑥进一步改善农村水利设施、公路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积极治理“三废”。

三、抓基础,党的建设加强

一是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

①坚持德才兼备,重实绩选干部的`用人导向,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②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党性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进一步增强。

③以争创“五好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为目标,以“三级联创”为载体,大力加强全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二是严格各项纪律,狠抓廉洁自律。坚持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坚持任人唯贤,严禁感情用事。坚持完善制度,严禁奢侈浪费。

乡镇年度经济运行的个人工作总结 篇3

今年以来,我市旅游工作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目标,按照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放大武夷山‘双世遗’品牌优势,推进旅游产业区域合作,加快建设大武夷旅游体系,发挥海峡西岸旅游经济的龙头作用”的要求,坚持“北山”提质增效扩张、“南水”提速增量扩容的导向,加快推进资源整合、要素配套和线路对接,实现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一、基本情况

1-6月,全市接待旅游者504.33万人次,比增18.56%,实现旅游总收入14.4亿元人民币,比增24.33%。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8.72万人次,比增21.8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456.53万美元,比增24.66%。四项指标的增速分别比年度预期发展速度快了6.56、9.33、8.84和8.66个百分点,全面超过序时进度。

二、旅游经济运行特点

1、五月旅游井喷增长。今年5月,我市旅游经济四大指标均大幅增长40%以上,这是历史上同期少有的增长速度。当月全市共接待旅游者109.6万人次,相当于1990年全市一整年的接待量,比上年同期增长43.52%,实现旅游总收入3.12亿元,相当于1990年全市旅游收入的四倍,比上年同期增长57.95%,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74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0.5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90.4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39%。四大指标的增幅与去年五月份同期的增幅相比,分别提高了24.04、33.28、20.28和12.67个百分点,与今年前四个月的平均增幅比,分别提高了30.1、39.96、22.62和20.45个百分点。5月份我市旅游之所以会出现“井喷式”增长,其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五一”黄金周再创佳绩,主要指标皆创历史新高。“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48.8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6.98%,其中接待过夜旅游者21.39万人次,接待一日游游客27.5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56%和24.49%,实现旅游收入2.18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8.99%。全市旅游住宿设施平均开房率达75.83%,比上年同期提高3.18个百分点;二是第三届中国武夷山旅游节的'举办有效地带动了旅游市场的繁荣。本届旅游节由于与第十届海峡西岸武夷国际投资洽谈会一起举行,仅到会嘉宾就突破3000多人,创历年之最,加上旅游节期间,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和推出了免门票等优惠措施,旅行社组接团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五天时间,仅武夷山就接待游客9.9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96%;三是铁路大提速后,许多游客为赶新鲜,皆乘座北京至福州的特快专列前来武夷山旅游,仅五月份,北方来的游客增长了近一倍;四是今年五月我市雨水偏少,气候宜人,非常适合旅游。

3、武夷山旅游加速发展。 “十五”时期,除武夷山外的“南水”旅游区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至20xx年,“南水”旅游接待人数占全市接待量的50%,旅游收入也占到了全市的25%。但自去年以来,武夷山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速开始快于“南水”的增长速度,今年以来,这一加快发展的态势更为明显,1-6月,武夷山市接待旅游者264.55万人次,占全市接待量的52.46%,平均增速为22.5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95个百分点。其加速发展的原因有三:一是实行一票制后,远眺天游峰的现象得到扼制,武夷山的良好形象得到维护,增强了市场吸引力。二是交通条件改善,游客进得来、出不去的问题基本解决。目前,武夷山的铁、公、机三大交通运输体系已经形成,公路上自驾车日益增多;铁路运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北京至福州的特快列车经停武夷山站,为北方游客前往武夷山打开了快捷、舒适、廉价的大通道;武夷山机场也采取了多项措施,致力于吸引更多的航空公司来营运武夷山至国内各地的航线,目前又在积极争取航空口岸落地签证事宜。三是宣传促销有声有色,效果明显。今年,武夷山市提出了“茶旅并进、突破航空、突破境外”的营销思路,继续实施百城营销活动,争取实现新增百万游客的新目标。上半年已组织开展了赴北京、天津、湖南、内蒙古、河南等地旅游宣传促销活动12场。在进入武夷山的主要公路沿线的醒目位置,设立户外旅游形象广告牌。加大了在媒体的宣传力度,以无成本或低成本的方式积极联系央视以及浙江、上海、南京等地媒体和《今日早报》、《中国旅游报》、《旅游纵览杂志》、《旅行者》等业内媒体,通过专访、实地拍摄专题片,系列宣传武夷山旅游,武夷山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相关文章: